有哪些原创的充满哲学智慧的诗词吗(天文研究(5)
李渊对突厥称臣且割地,可以说他是丧权辱国,可在唐朝未能完成统一前,李渊也确实无力和突厥争锋,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普遍现象。在隋末,位于北方边界,领地和突厥接壤的反王们大多都这么干,没办法,中原王朝内部战乱时,各地诸侯都无法单独抗衡突厥这个庞然大物。
李渊的运气不错,他在太原起兵且对突厥称臣时,突厥主政的是始毕可汗,他对于突厥全力入主中原的决心没那么大,采取的是扶持反隋的诸侯们各自为战的策略,并没有借隋末乱世大举进攻中原,给了李渊从容布局和统一全国的机会。
武德三年,颉利可汗成为突厥新的统治者,这位雄心勃勃的可汗才是匹真正对中原花花江山垂涎三尺的狼,自唐朝武德四年起,颉利可汗就不断派遣突厥骑兵南下攻唐,好在,这时的唐朝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,可以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付突厥身上,得以把战线始终控制在北方。
由此可见,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向突厥称臣纳贡,虽然名义上不怎么好听,可到底为唐朝争取了足足四年多的时间,这四年时间里,唐军可以不用面对强大的突厥骑兵,专心扫荡中原群雄,这也算是“攘外并先安内”的真实运用。
而完成内部整合的唐朝,就不是突厥能觊觎的了,贞观三年,唐太宗李世民出兵六路攻打厥,贞观四年,李靖所部活捉颉利可汗并押解到长安囚禁,厥灭亡。贞观八年,曾经对突厥称臣的李渊在酒宴上“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”,笑言:“胡、越一家,自古未之有也”。
虽然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完成对突厥的绝杀,可给唐朝争取统一时间,继而能全力应对突厥威胁的,始终依靠的是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初期,对突厥的忍辱负重。
参考资料:《新唐书》《旧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《贞观政要》
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?
宦官,最早是指古代帝王及皇室成员所役使的人员。大约出现于夏商时期。两周及秦、西汉,宦官并不全是阉人,自东汉始,皇宫内部及诸侯国才全部使用由阉人担任各执事差役。
宦官原本是宫廷内部负责杂事的低级奴仆,不能参与社稷朝政及执掌内外大权。但因为他们身处内廷,与皇室帝王朝夕相处,关系实在密切,所以在特定的时期,能博取信赖,有可乘之机,依附皇权掌握权柄。这种情况,在汉(东汉)、唐、明三代王朝尤其明显。
而“”一名,本来是宦官中高级成员的尊称,最早出现在唐代,唐高宗改主管宦官机构殿中省为中御府,以高级宦官充任中御府主管“,少监”。
明代,内廷设立司礼、内官、御用、司设、御马等十二监。惜薪、钟鼓、宝钞、混四司4司、兵仗、银作等八局,称为二十四衙门,以高等级宦官充任各内廷衙门掌印,称、少监。
因为宦官权势日隆,所以自自明代中期起,习惯把所有宦官都尊称“”。也逐渐成为内廷宦官的代称了。因为身体残缺,一般身世较为悲惨,出身地位不高,所以心理多少有些扭曲,思想与常人有异。即使其中有因运气际遇,最后身居高位者,也以贪婪阴鸷,横行不法,弄权狡诈居多。同时因为出身低贱,也被正统士大夫所鄙视、不待见。整个群体总的来说名声很差,负面评价居多,一般没有留下什么好评语。
但世事无绝对,在这个群体里,总是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例存在,或因令名、或因大功、或因忠直,为自己在后世留下赞誉。这里面著名的就有造纸术先驱蔡伦、忠诚无二高力士、航海家郑和,等等。他们在后世都是大名鼎鼎,事迹无人不知,所以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,下面介绍两位名声稍浅,但是事迹一样出色的宦官,加以介绍,以补充说明。
一、秦翰;
秦翰是北宋人,字仲文,出身于河北获鹿(今属河北),宋乾德二年(964年),十三岁时净身入宫,成为低级宦官小黄门,此后逐次升迁,在开宝末年(976年前后)成为入内内侍省高品宦官。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,宋太宗攻灭北汉后乘胜击辽,出兵燕京(今北京),秦翰当时被宋太宗诏令为彰信军节度使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,随同出征。
宋军由于疲惫大意,在燕京城下高粱河被辽军击败,大溃而回。崔彦进、秦翰所部为全军后卫,抵挡辽军,边战边退,驻守高阳关。
辽军携大胜之势呼啸南下攻击镇州(河北正定),秦翰与崔彦进等使诈降之计,于满城(河北保定)设伏,于其他宋军联合前后夹击,大败辽军,迫使其投西山坑谷中,辽军死伤不可计数。这一仗是宋军自高粱河之败后,第一次取得对辽作战重大胜利。
文章来源:《天文研究与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twyjyj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786.html
上一篇:天文研究与技术实习论文(天文科研工作者)
下一篇:没有了